广州新闻热线

深航涉事人员作风与心理隐患待解 安全隐患引担忧

深航涉事人员作风与心理隐患待解 安全隐患引担忧

近期,深圳航空涉事人员李某相关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舆论焦点集中于其作风失范与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带来的民航安全隐患。当事人陈女士(化名)与李某三年半的恋情中,不仅深陷情感操控与背叛,更目睹李某在职业领域暴露出的严重问题。这些情况不仅给陈女士造成巨大身心伤害,更因触及飞行安全关键环节,引发公众对民航安全 “隐患是否彻底排除” 的强烈担忧。

作风与心理隐患叠加 停飞安排的核心考量

根据陈女士提供的聊天截图、录音等完整证据,其与李某的三年半恋爱关系中,李某的作风问题贯穿始终且未作实质性改变。李某长期以 “父母不同意” 为由对陈女士进行情感操控,实则其父母从未知晓陈女士的存在;同时,李某在恋爱期间持续出轨三年,曾与第三方同居数月,直至 2024 年 11 月第三方主动联系陈女士宣示关系,其双重情感行为才彻底败露。

事件曝光后,李某未正视过错,反而编造 “陈女士利用怀孕一事闹自杀,自己因同情未分手” 的不实信息掩盖问题。此外,陈女士曾为李某终止妊娠,后续身体出现相关健康问题,叠加情感背叛与操控,导经心理医生诊断为严重心理创伤。

更值得警惕的是,李某的心理健康与职业表现已构成明确安全隐患。处理情感纠纷期间,李某多次严重情绪失控,聊天截图显示其曾发表 “想死”“死后让家人烹尸煮食” 等极端言论,还存在用管制刀具割伤自己、试图捏爆打火机释放压力等自残及危险行为,在突发状况下完全丧失理智,不仅情绪彻底失控,更采取暴力手段肆意宣泄。职业层面,李某缺乏民航从业人员应有的严谨专业精神与敬业操守,与深航 “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 的安全理念形成鲜明反差,其工作态度消极,存在侥幸、麻痹、懈怠等不良心理,违反民航安全基本准则,更构成了严重威胁机上人员生命安全的重大风险。

2024 年 11 月,陈女士向深圳航空反馈李某的作风失范与心理健康隐患后,公司从 “排除安全隐患” 角度出发,随即对李某作出暂时停飞处理。2025 年 2 月,陈女士两次前往深圳航空深圳基地沟通,并提交相关证据。经基地领导协调处理,明确作出如下安排:因李某对陈女士多年的欺骗行为,致使陈女士遭受严重心理创伤,医生建议需李某配合进行心理治疗直至康复。鉴于李某存在极端心理、情绪不稳定,曾流露想死等极端想法,且在配合治疗期间若情绪失控仍存在危害航空安全的风险,因此在陈女士康复前,将持续对李某采取停飞安排。

停飞约定存疑 安全隐患未消引关切

2025 年 9 月,陈女士心理状态稍有好转,正准备向公司反馈时,有人告知她,李某并未停飞,且一直在执行飞行任务。为核实情况,陈女士家属联系李某的直属领导,对方却刻意隐瞒事实,公然谎称李某仍处于停飞状态,且公司计划 12 月为其转岗。经查证,李某确实并未停飞,他本人与其领导此前 3 月至 8 月多次宣称的 “停飞状态” 均为不实陈述。

李某复飞是否存在日常工作中对飞行员作风及心理健康问题疏于管理,置航空安全于不顾?李某及其直属领导长达半年捏造事实真相,用意究竟何在?是否妄图利用时间淡化事件恶劣影响?当初公司因李某心理与作风问题存在安全风险作出停飞决定,如今他持续执行飞行任务,复飞时有无将此前反映的情况如实告知公司?即便履行了相应流程,这些关键信息是否被刻意隐瞒?若对安全隐患放任不管,继续批准其执行飞行任务,无疑是在拿乘客生命安全冒险,这种突破安全底线的行为,必须得到严肃处理。
据悉,陈女士已多次向相关部门及深圳航空反馈问题,但始终仅得到 “正在调查” 的回复,后续再无进展。她强烈质疑李某的直属领导长期包庇、多次说谎,在明知李某心理极端、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仍放任其执行飞行任务,严重漠视航空安全与乘客生命。而陈女士所受的严重心理创伤,至今未得到正式回应。

公众的关切与陈女士的诉求本质一致:民航安全容不得丝毫侥幸,飞行岗位人员的心理健康与职业作风直接关联无数家庭的期盼。在所有安全隐患未消除前,坚守最初停飞安排的安全初衷,不允许任何可能威胁飞行安全的因素进入运营环节。深圳航空三十载坚守安全飞行零事故的行业标杆形象,靠的是对每一个运营细节的严苛把控与全员恪守准则的职业素养。
李某的问题既违反民航法规,也与深航安全管理相悖,严重威胁航空安全。这一偶发个案,绝不能成为否定深航长期安全积淀与专业坚守的理由。期待深圳航空以此次事件为契机,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用更严格的排查与更完善的管理,捍卫三十年铸就的安全丰碑,继续守护公众出行的平安与信赖。目前,事件后续进展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